
社会帮教 破冰之旅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周某某,男,1967年生,浙江人,小学文化水平,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原判刑期自2012年2月至2024年8月,2012年11月投入我监改造,2016年5月减刑6个月,刑期变更至2024年2月。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积重难返,死灰复燃”,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周某某,最恰当不过。20年时间周某某经历了“六进宫”,对频繁进出监狱大门的周某某而言,良知泯灭,耻辱感丧失,破罐破摔,人生充满失望。2011年前后一年多时间,他在浙江省江山市周边乡镇疯狂盗窃达80余次。盗窃作案时翻墙、破窗进入居民住宅,给当地的治安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被乡民称为是“无影贼”,直至被抓前,周某某一直流窜各地、伺机作案。
周某某幼年丧母,他自小经历了家庭破裂、流离失所、亲情匮乏的遭遇,曾在江西等地放鸭,打零工,拾荒度日,后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结识,构成盗窃犯罪几番入狱服刑。现家中仅有80多岁的老父亲,艰难度日。在服刑期间,周某某不服从管教,多次违反监规。平时,他经常发泄不满情绪、牢骚怪话满腹,说话尖刻,与其他犯人相处关系紧张,发生争吵、争执、推拉成了“家常便饭”,对民警的批评教育规劝置若罔闻,只当耳边风,不计后果。对分监区的教育处理,抱无所谓态度,公然顶撞民警管理,最终因打架、毁坏公物严重违规后被押调新疆改造。
屈指计算,周某某的前半生几乎都在铁窗大墙中度过,对于这样一名累犯,分监区在监区和监狱教育改造科的支持下,畅通社会帮教通道,采取亲情帮教的家访形式,构建一个疏导、教育、引领、矫治的助力、助困传动体系,监地共力,多方群策,合法合情合理地打捞这艘久已脱离正常航道,随时可能沉没的迷途船只。
针对周某某的改造情况,三监区四分监区召开专题案例对策分析会,全体民警参与了对其教育改造方案的制订,2016-2017年,分监区区务会对周某某的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亲情缺失,心理失衡。周某某家庭贫困(其母病亡,其父性格暴躁),少年辍学、缺乏教育;由于家庭变故,一直处于离家游荡,放任自流的状态,亲情缺失是他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长期无业,身无一技。长期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交往,染上了好逸恶劳的恶习,是引发犯罪(盗窃)的诱因。
(三)多次犯罪,严重自卑。由于多次犯罪,周某某自卑心理严重。人际关系存在逆向、敌对思维,在改造中遇到困难挫折,就产生抵触,因“多进宫”,在心理上形成了“改造抗体”,对民警的管理教育、产生对抗心理,不服管教,屡次违纪违规,与其他罪犯常常口角不断,纷争接连,改造不顺心,长期与家庭失联,感觉命运对他不公,“老天爷没长眼”。
依据分析,分监区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矫治教育:
(一)重点关注,心理矫治。将周某某列为分监区罪犯重点教育对象、困难犯帮扶对象,指定民警进行“一对一”心理矫治。
(二)亲情帮教,化解心结。在监狱、监区组织的亲情帮教活动中,分监区千方百计为其联系家属,铺设沟通渠道,劝其父进监,消除隔阂,释解误会,增进了解,恢复情感。在2016、2017年进监帮教中,都取得了效果。
(三)多方联动,合力感化。多方联系社会帮教力量,营造爱心扶助,达到大墙内外聚力,共建教育通道的效果。
(四)人文关怀,营造环境。为周某某的改造进步营造持续空间,在生活上给予日常生活用品补助等保障,在劳动上安排力所能及的岗位;在学习上安排组长帮助其写信、学文化等,促使其在安定、和谐、有序的改造环境中转变心态,进入正常改造轨道。
2017年中秋节,我监举行亲情帮教及开展“最美龙游大妈”(龙游县爱心帮教协会)进监狱宣讲帮教活动,在现场,周某某大声斥责其父,一场帮教“风波”平地而起,民警在现场对其教育引导,也引起了龙游大妈高度关注。周某某成为监区重点个别教育的焦点,为此,三监区四分监区着手制订对周某某的教育改造方案:
(一)找准切入口。以其家庭、亲情为切入口,针对其对社会、家庭、成长经历,犯罪轨迹的认识误区进行梳理、教育。
(二)借助社会力量。以社会帮教力量为借助,开展情感引导,输入正能量。
(三)跟进评估矫治。关注其改造表现,及时跟进鞭策、推进矫治工作。
中秋节亲情帮教“风波”后,在监狱教育改造科的安排下,龙游爱心帮教协会专程由数位龙游大妈组成帮教组,赶赴十里坪监狱三监区四分监区,与周某某促膝谈心,龙游大妈告诉他;你多次服刑,你的老父亲年事已高,已禁不住打击,老人的身心煎熬,比你还痛苦,你于心何忍?不能再让老父等得太久了……苦口婆心的劝解、疏导。渐渐打捞起了周某某这只在罪海中几经风浪的沉舟。
分监区以此为突破口,对周某某采取了不歧视、不放弃、不间断的个别重点教育。2017年,分监区领导,分管小组民警对其个别教育谈心达70余次。
2017年11月再次联系龙游县爱心协会,进一步开展社会帮教助力,龙游爱心大妈一路辗转,通过江山市当地政府协助,在一个偏僻乡村与周某某父亲见面,制作现场录音将孤寡老人的嘱托转达给周某某,周父语重心长的片言只语,使不孝之子周某某终于触发良知,幡然醒悟。周某某看着龙游大妈在家访时现场拍摄的视频、照片,羞愧满面,犹如千疮百孔的沉舟顶破了厚厚的冰层渐渐浮出水面。
时隔不久,在监狱教育改造科的安排下,“龙游大妈”再次找到周某某谈心,大妈告诉他:“你的父亲在煎熬,比你还痛苦,你是男子汉,不能让你父亲等得太久。”在大妈们的再三努力下,周某某终于吐露了心声——父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份爱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温暖、融化着周某某那颗冰冷的心,唤醒他那份沉睡的良知。他想着沧桑的父亲。紧紧地拉住大妈的手,含着眼泪说:“大妈,放心吧。我错了,以后不会再让爸爸操心了!”破除坚冰,解开心结,监地共力,催促浪子回头,实施社会帮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监狱在教育罪犯认罪悔罪弃旧图新的矫治工作中,始终贯穿治本为先,因人施教,坚持不懈的思路。对周某某的挽救帮扶过程,一直延续着,教育工作从未停止。龙游县爱心帮教协会成员一行,又于2017年11月,再次奔赴江山,给周父送去满满一三轮卡车的生活用品,龙游大妈将崭新的围脖围在周父脖子上的镜头传到了监内,周某某目睹这一难忘的场景,失声痛哭。浙江省监狱管理局主办的《浙江新生报》1945期第三版刊出了有关龙游大妈大墙最美帮教的通讯报道,监狱电视台《监狱新闻》也做了专题直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周某某终于在监狱帮教活动的全力展开,社会爱心团体的悉心关注下,开始找到了自我,他表示“我错了,以后不再让父亲操心!”
【教育改造成效】
一、行为养成大变样,改造表现判若两人
过去,周某某混混噩噩地混刑度日,每天仅完成劳动任务0.4-0.5工时(一天标准为1工时),对联号包夹人员的提醒,他反唇相讥,嘲笑别人“干傻了”,说自己这辈子已看不到希望……,如今,周某某已判若两人,主动要求去监狱医院担任一名大小便失禁的长病犯的生活护理,他不怕累、不怕脏,24小时在病房照顾病犯,一待就是半年,他的转变,受到了众人好评。完成护理任务回队后,周某某积极投入劳动改造,主动担承公共区域卫生包干,经常利用工课余休息时间清扫楼层、水沟。
二、思想改造大突破,向亲人真诚忏悔
2018年新年元旦前夕,周某某给老父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真诚实意的信,他在信中表示:“要努力争取改造好成绩,早日出狱,回到父亲身边,补偿不孝的愧欠,重新做一个有出息的人”。2018年新年伊始之时,他又向分监区指导员提出要监狱转达给龙游大妈的衷心谢意,说:“让龙游大妈放心,决不辜负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一定以实际行动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回报社会”,周某某弃旧图新,以辛勤汗水洗涮灵魂,重树人生价值,他终于找到航向,走向了积极改造的正途。
扩展阅读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机制的优化
一、问题的缘起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原因、刑事责任认定及刑罚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
论未成年犯的再犯罪
一、引言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引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未成年人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顽固服刑人员董某矫治个案
顽固服刑人员董某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董某,男,1976年10月生,汉族,上海市人,大学文化,已婚,育有1子1女,有1次前科。2007年因犯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1年假释…
情暖囚子心感化“迷途人”
情暖囚子心 感化“迷途人”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苏某,男,1991年1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未婚,福建省安溪县人。2017年5月10日因诈骗罪被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2017年6月…
一例对抗改造服刑人员黄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一例对抗改造服刑人员黄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黄某,男,31岁,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贩卖毒品罪,原判刑期5年,2015年11月5日收押至英德监狱服刑,有抢劫罪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