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在《当代法学》2017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作为一项从美国法学中引进的理念,有效辩护需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进行适当的制度转换,才能为法学界和律师界所普遍接受。
作者认为,有效辩护是指律师接受委托或指定担任辩护人后,忠实于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尽职尽责地行使各项诉讼权利,及时精准地提出各种有利于委托人的辩护意见,与有权作出裁决结论的专门机关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协商、抗辩、说服等活动。简言之,“有效辩护”就是尽职尽责的辩护,是在刑事辩护过程中忠诚地履行了辩护职责,完成了“授权委托协议”所约定的辩护义务。
通常说来,有效辩护的理念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贯彻和体现:一是合格称职的辩护律师;二是为辩护所必需的防御准备;三是与委托人进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四是有理、有据、精准、及时的辩护活动。
相对于作为法律理念的有效辩护而言,无效辩护是一种较为具体的法律制度,它是指法律为那些被认定为“无效辩护”的律师辩护活动所设定的消极法律后果。要贯彻有效辩护的理念,除了建立带有惩罚性和救济性的无效辩护制度以外,还需要从完善辩护律师从业资格、委托代理协议、收费制度、确立刑事辩护最低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法律援助监管以及完善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角度,对刑事辩护制度作出全方位的改革。
扩展阅读
新罪名已见成效,“高空抛物罪”、”危险作业罪“、“冒名顶替罪”、“催收非法债务罪”、“妨害安全驾驶罪”,今后又将有哪些行为入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已于2021年2月22日由最高…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机制的优化
一、问题的缘起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原因、刑事责任认定及刑罚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
浅谈《刑法》第269条的认定条件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种情形在理论上称为事后抢劫。抢劫罪是…
死缓限制减刑相关法律文书的表述
201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刑罚结构作出重大调整,增设了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制度。为正确适用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
刑事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刑事审判是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的窗口,是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近几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