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是将执行程序规定于民事诉讼法之中,并作为独立的一编。但是,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我国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而且社会司法环境与我国的立法技术也已同时具备。
一是理论的可行性。
首先,从理论上看,虽然民事诉讼程序与强制执行程序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民事诉讼一般成为强制执行的前提,强制执行一般也是民事诉讼结果的延续和保障,但两者毕竟反映出不同的法律性质。民事诉讼程序是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将双方当事人已扭曲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确定的程序,故它是一种纠纷解决程序;而强制执行程序则是法院行使司法执行权,通过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当事人权利的程序,因此,它是一种权利的实现程序。
其次,由于强制执行程序中据于执行的执行根据,不仅有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还有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以及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证债权书、支付令等,因此,强制执行程序并不仅仅是对法院民事判决的执行程序和民事诉讼的保障程序,而是对所有的具有法定的执行根据的民事诉讼、仲裁、公证、支付令、破产等在内的程序法的保障程序。
二是司法实践的必要性。
从司法实践上看,目前案件的执行率低,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日益突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强制执行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当事人可以有机会钻法律的空子,通过一切非法手段逃避执行;而执行机构往往由于没有明确的可适用的法律依据,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导致案件无法执行,使得正常的民事、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干扰。
因此,日益增多的执行案件,日益严峻的执行难与执行乱的问题,亟待需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强制执行法,来约束和规范当事人和执行机构、执行人员的行为与活动,从而保障强制执行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是立法的可行性。
首先,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强制执行程序的规定,为人民法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强制执行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一方面,由于强调执行程序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之中,使现行的执行程序过于原则化;另一方面,日益拓宽的民事、经济活动,也使得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范围不断扩展,现行的立法体系和内容已显现出强制执行措施不力,强制执行制度不完备的弊端。
其次,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继承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仲裁法》等为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不应从属于民事诉讼法,而应成为保障所有法律确认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强制执行法。
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是改变执行立法滞后克服执行难与执行乱的关键,可以完善各项强制执行制度,加强各种强制执行措施,使强制执行有法可依。
总之,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可以更充分、更具体、更完备地体现和反映强制执行过程中的原则、制度、措施和具体程序,为从根本上改变执行难与执行乱问题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人民法院)
扩展阅读
我国应当确立行政简易裁判程序
诉权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其一是,以诉权的静态存在为研究对象,研究诉权之有无、诉权之内容、诉权之保障等内容;其二是,以诉权的动态存在为视角,研究诉权的运行方式。其中,在立法赋予诉权的前提条…
行政诉讼需要行政合理性原则
以前,对于行政行为在合法范围内实施是否适当,许多国家的法院均保持沉默,尽量克制对行政行为适当性的审查。随着行政法治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已不满足于司法审查的目的仅仅在于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机关核准分摊方案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围
案例:某住宅合作社与姚先生签订了《社员成本建房集资协议》及补充协议。双方约定,住宅合作社为姚先生分配一套住房,并约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执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但没有明确具体文件。同时约定,在履行…
可将复议机关列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据此,人民法院审理此类行政案件,通常将复议机关拒…
论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中的听证制度
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行政机关和拥有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的申请,以说服教育的方式或采取强制措施促使行政相对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司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