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1〕49号)第九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一)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 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二、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06〕18号)中一、资产类–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规定: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06〕18号)中二、负债类–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规定: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扩展阅读
对于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如何计量?
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财会〔2006〕3号)第十六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
企业发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否需要调整财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会〔2006〕3号)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财会〔2006〕3号)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会〔2006〕3号)第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特殊情况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一百零七条规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的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有足够的应…